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触发算子:智能合约中的非线性价值捕获机制
触发算子:智能合约中的关键机制
触发算子是智能合约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它的存在源于中本聪架构下智能合约的本质特性:每个操作都是一次全局拍卖。当合约内部逻辑满足特定条件需要改变状态时,需要外部操作来触发,而不是自动执行。
触发算子的核心是基于GAS消耗、信息携带成本与状态改变收益之间的非线性交换。这种非线性特征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可能在某个维度上形成自增强机制,从而沉淀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触发算子进行深入分析。
触发算子通常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权限性:触发对象是否受限,如借贷中还款只能由借款方触发,而清算可由任何人触发。
信息携带:触发时是否需要向合约传递信息或资产。这会影响触发成本,尤其是涉及资产时还需考虑资金风险成本。
时间相关性:触发的有效性是否与时间相关,这会影响触发策略。
在DeFi设计中,触发算子通常被定义为第三方行为,主要用于清算。这就带来了激励设计问题。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激励设计,特别是在信息成本和时间效应方面。
完全基于信息成本的触发可能导致矿工成为最终受益人。而引入时间效应的触发可以设计成荷兰式拍卖结构,使大部分价值归真实触发者所有。但这也带来了时间快慢和参与意愿的分歧。
除清算外,触发算子在自动对冲方面也有重要应用,这一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此外,创造或主动贡献信息的触发算子也是一类重要应用。随着时间推移,触发算子因其非线性和广泛性,有望成为链上首个能够捕获价值的算子。
然而,触发算子能否独立构成一个博弈系统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不同场景难以在统一激励系统下运作,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智能合约的开发方式,将触发作为出发点。
尽管如此,触发算子作为大型博弈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却可能具备某种自增强特性。例如在对冲或报价中,由于其他参与方贡献价值,使得算子激励不完全线性。
总的来说,触发算子的非线性结构可以与大型合约结合,构成具有显著经济学价值的自增强非合作博弈。但它难以独立完成一个博弈系统的设计并沉淀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一些现有产品在逻辑上可能存在问题,实际上变成了内部彩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