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七月透明度报告发布:稳健实现多维增长
🔹衍生品交易量达 7,400 亿美元,市占率攀升至 11%,创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发,超额认购率高达 7325.60%,高峰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线了超过400个代币,空投数量及奖励持续刷新纪录🔹储备金总规模达 105.04 亿美元,$GT 累计销毁超 1.8 亿枚
Gate 将继续以强劲增长拓展全球生态布局,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满活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完整报告详见: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稳定币争议与机遇:金融巨头布局下一代支付基础设施
稳定币的未来:金融基础设施之争
在稳定币快速发展但争议不断的当下,真实趋势往往被市场噪音所掩盖。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实际脉络,一档英文视频节目近期聚焦了稳定币的全球动向。从某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直言"稳定币毫无意义",到多家科技巨头投入巨资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从电商平台集成稳定币支付方案,到支付巨头在多个地区争夺稳定币牌照。
与此同时,一个比特币侧链项目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这是否预示着新金融秩序的到来,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投机热潮?
本文将深入剖析围绕稳定币的分歧:一方是金融科技巨头的谨慎观望,另一方是Web3企业与全球用户对数字美元的积极拥抱。这不仅是加密行业内部的路线之争,更是关乎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主导权的全球博弈。
对稳定币的质疑声
某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稳定币持强烈质疑态度。他认为,在主要货币支付中,稳定币不仅没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交易费用,尤其是在链上交易和法币兑换时,无法为大规模B2B支付带来实质性改善。
该创始人表示,金融科技领域通过构建专有银行网络和外汇桥梁,已实现了近乎即时、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稳定币并未带来显著优势。他认为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和无银行账户人群中或有应用,但总体来看更多是"监管套利"而非真正惠及最终用户和企业。
机构的快速拥抱
与上述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科技巨头和机构却在大力拥抱稳定币:
某支付科技公司收购了钱包基础设施初创公司和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稳定币和加密钱包生态。该公司正在多个国家推出稳定币产品,并计划年底覆盖其全部商户。
某电商平台与加密货币交易所合作,支持商户直接接受USDC,甚至通过返现激励商户保留USDC而非立即转为当地法币,从而降低汇率转换成本。
美国存管信托与清算公司(DTCC)正在试点由美元支撑的稳定币以实现结算现代化。这意味着从T+2到即时结算的潜力,迈出了将股票上链的第一步。
某欧洲银行推出了符合MiCA规范、由纽约某银行托管的美元稳定币,在以太坊和Solana链上发行,标志着欧洲传统金融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
某中国支付巨头正准备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目标覆盖香港、新加坡、卢森堡等数字资产监管前沿区。作为在中国及海外极具影响力的支付公司,其稳定币的上线将进一步推动跨境支付、资金管理与结算革新。
市场需求的爆发:某比特币侧链项目案例
尽管部分金融科技创始人对稳定币前景持保留态度,但市场上另一端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散户投资者与新兴链上的创新实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某比特币侧链项目近期举办的一场代币相关活动中,其存款额度高达10亿美元。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约3000个钱包参与,两次存款中位数分别为24895美元和6939美元。其中58%的资金来自USDC,40%来自USDT。值得注意的是,有用户为了确保交易速度支付了高额手续费。这些存款并非直接用于代币销售,而是为未来的代币销售获得优先访问权限。
此次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快速售罄,可能与该项目此前获得的机构支持有关,但也有人认为部分投资者可能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存在误解。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对该项目推出独立链的必要性仍持观望态度,认为当前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炒作。
稳定币的意义:争夺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权
当前,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关于金融基础设施未来的重要变革。尽管仍有传统金融科技公司持怀疑态度,但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正在积极布局稳定币领域。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加密货币的争论,更是一场将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走向的关键之战。在这场变革中,稳定币正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逐渐演变为重塑全球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