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加密大佬重返校园:布局AI赛道 看好香港金融创新
创业二十载,重返校园:一位行业领袖的自我迭代之路
2025年6月19日,某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与一位知名投资人在香港大学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作为香港大学博士课程的同学,这位投资人分享了他重返校园深造的初衷、不同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对香港加密金融市场的洞察。
系统化二十年创业思考
2024年,这位投资人正式申请了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恰逢他创业的第二十年。回首2004年创业起步,2005年因创业退学,他坦言,过去二十年始终"趴在地上干活",埋头于创业与投资,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性思考。2024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他希望通过博士课程,将二十年创业与投资的感性经验转化为体系化、可复用的知识框架。
"我的目标是将创业和投资的实战经历提炼成方法论,变成能够让我自己和同事使用的结构化工具。"他表示,这一过程不仅是个人深造,更是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升华。他希望通过学术的视角,梳理出一套可复制的知识架构,为未来的创业与投资提供指导。
从加密领域到AI等新技术的跨越
作为某知名加密投资机构的联创,这位投资人在加密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然而,他的新布局展现了更为多元的战略视野。在对话中,他详细阐述了新旧两家公司在定位、结构和业务方向上的差异。
原有的投资机构作为一级市场基金,采用传统的5+2投资周期,外部有限合伙人(LP)带来的回报压力使得其在支持长期项目时存在局限性。"有些项目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久才能成功,原有机构的周期难以完全匹配。"他解释道。原有机构担任的角色更像是"挑选者"或"裁判者"。
相比之下,新成立的公司更像是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主要资金来源于他本人及另外一名核心股东。这种结构赋予了新公司更大的灵活性,无需背负短期回报压力,能够以更长期的视角陪伴创业者。"我们的资金是相对长期的,三年、五年、十年都没关系。"他强调,新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陪跑者"。
原有机构的投资组合100%聚焦于加密领域,而新公司的战略则更为多元化。他透露,新公司的投资重心转向AI,加密项目仅占其组合的一小部分。新公司聚焦于AI应用层,尤其是能够产生现金流、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项目。
"我们不投算力或大模型,因为以我们的资金体量和在北美的资源,不足以去支撑相应赛道的投资。"他坦言,新公司更关注AI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例如AI安全、AI人才招聘、AI税务和财务工具等。这些项目以"简单提效"为目标,贴近市场需求,旨在AI爆发期捕捉最佳回报。
香港:加密金融的战略高地
作为加密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对香港市场的布局充满信心。他认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头堡",在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友好政策,包括稳定币监管框架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全球区块链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香港加密货币相关的法案在先进性和可执行性上甚至超越了美国。"他评价道。他指出,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结合其国际化优势,有望孕育新的商业模式。
他所属团队早在2022年便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在港落地,目前设有办公室并积极申请相关牌照。其中,金融托管业务是新公司在香港的核心业务方向。他认为,结合香港的稳定币政策,托管业务有望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更好的业务模式,为加密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从创业二十年的"趴地干活"到港大博士的回炉系统性深造,这位投资人展现了一位行业领军者对自我迭代的追求。从创办原有投资机构,再到成立新公司,他将视野从加密领域扩展至AI应用层,更是以更长期的陪伴视角支持创业者。同时,作为香港加密市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对本地政策的洞察和业务布局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才能在快速演变的行业中持续领先。"这或许是这个行业资深人士给出的最诚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