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SEC对加密矿机销售案定性:Howey测试下的法律争议与启示
加密货币矿机销售骗局引发监管争议
202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一家加密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销售加密货币矿机实施大规模欺诈,涉案金额达1800万美元。2024年9月23日,法官认定SEC已充分证明相关交易构成证券,且被告通过虚假陈述制造投资回报假象。
这场骗局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投资陷阱:投资者支付3000美元购买矿机后,被告承诺每月可获得100美元收益,年化回报率高达40%-100%。然而,真相是被告并未将矿机用于实际挖矿,而是通过购买未挖矿的通证伪装成收益,这些通证最终因缺乏二级市场流动性而失去价值。
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一方面以硬件销售为幌子,另一方面通过托管协议将投资者深度绑定。根据协议,公司宣称将"完成所有工作"以实现预期回报,这种"承诺+控制"的模式成为案件争议的核心。法官认定矿机销售与托管协议结合构成证券交易,符合1946年SEC诉W.J. Howey Co.案的投资合同定义。
争议焦点:矿机交易为何被认定为证券?
Howey测试的适用困境
Howey测试的四要素包括:投入资金、共同事业、期望利润、利润来自他人努力。被告辩护核心在于强调矿机作为"终端用户自用商品"的属性,主张托管协议中的收益承诺属于商业激励而非证券发行。然而,法官通过穿透式审查,认定控制权与收益来源的关联性已突破商品交易范畴,将矿机交易纳入共同事业范畴。
法律专家的多元解读
尽管法院判决已定,但法律界对此案仍存在显著分歧。部分观点认为这是一种特定欺诈,指出SEC的指控针对的是虚假宣传与托管协议设计,并非否定矿机销售本身。支持者认为,本案体现了Howey测试"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要义。反对者则警示,若此逻辑成立,所有带有收益承诺的硬件销售都可能被认定为证券,导致法律适用边界模糊。
其他加密资产证券定性案例参考
在Ripple案中,法院根据Howey测试认定,面向机构投资者的XRP销售符合证券定义。而在Terraform案中,法院认定UST和LUNA符合证券定义,核心依据是"利润来自他人努力"标准。这些案例都为加密资产的证券定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加密资产证券定性的未来展望
本案对欺诈性包装加密项目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威慑,有利于维护加密资产投资者的利益。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推动证券监管框架迭代。随着加密资产与智能合约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金融场景正发生变化,简单套用Howey测试不再能够满足监管需要,而是应当动态考虑项目的具体形式,平衡技术创新和依法监管的关系。
加密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理性与技术逻辑的深度对话。加密资产证券定性的未来图景,正通过这样一个个案例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