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准会高層集體轉向支持區塊鏈技術:主席候選人沃勒稱“無需恐懼DeFi”

聯準會理事會兩位核心成員在懷俄明州區塊鏈峯會上發表重磅講話,宣告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對區塊鏈技術和穩定幣的態度發生根本性轉變。理事克裏斯托弗·沃勒明確表示"DeFi技術不可怕",副主席米歇爾·鮑曼則批評監管機構過去過於保守。這是川普政府推進加密友好政策以來,联准会高層首次集體釋放支持信號,直接推動AAVE單日漲7.9%、UNI漲6.63%。本文解析联准会政策轉向的深層原因及對加密市場的長期影響。

【政策轉向:從謹慎保守到主動擁抱】 8月20-21日舉行的懷俄明州區塊鏈峯會成爲美國加密監管史上的裏程碑事件。联准会二號人物沃勒在演講中明確指出:"僅僅因爲發生在去中心化金融世界並不意味着需要恐懼——這只是傳輸對象和記錄交易的新技術。"這位2026年联准会主席最熱門的候選人強調,在日常交易中使用智能合約、代幣化或分布式帳本"沒有什麼可害怕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副主席鮑曼的表態。她直接批評銀行監管機構"過去過於謹慎和保守",呼籲積極擁抱技術創新。她特別指出區塊鏈和資產代幣化可以大幅提高支付和產權轉移效率,並證實联准会已開始根據《GENIUS法案》設計穩定幣監管框架。

【戰略意圖:維護美元霸權的新路徑】 沃勒的演講揭示了美國接納穩定幣的深層戰略考量。他特別強調穩定幣可以擴大美元的國際角色,爲銀行服務不足國家的用戶提供實時美元交易新渠道。這一表態表明美國正在通過加密技術鞏固美元霸權:

  • 全球穩定幣交易中美元錨定幣佔98%份額
  • 美國財政部預計2028年穩定幣市場規模達2萬億美元
  • 美元穩定幣成爲跨境支付最重要工具

鮑曼則從技術角度指出,資產代幣化可使傳統金融效率提升60%以上,特別在債券發行、貿易融資和房地產交易領域具有顛覆性潛力。

【市場反應:機構資金加速湧入DeFi】 联准会表態立即引發市場強烈反應:

  • AAVE漲7.90%,突破關鍵阻力位
  • UNI漲6.63%,創月內最大單日漲幅
  • 主要DeFi協議TVL單日增長超15億美元
  • 美國銀行股中區塊鏈概念股普漲

市場分析師認爲,這波漲源於機構投資者重新評估監管風險。此前因監管不確定性而擱置部署的資金開始快速入場,特別是家族辦公室和捐贈基金等長期資本。

【政策配套:GENIUS法案與監管框架推進】 鮑曼在演講中透露的重要信息是,联准会正在積極構建穩定幣監管框架。今年已取得關鍵進展:

  1. 4月撤銷2022年禁止銀行參與穩定幣業務的指導文件
  2. 8月取消加密業務監督計劃
  3. 推進允許联准会員工持有小額加密貨幣的政策
  4. 根據GENIUS法案設計分級監管體系

這些措施與川普政府的加密友好政策形成呼應,包括:

  • 支持建立國家戰略比特幣儲備
  • 推動加密稅收優惠政策
  • 放寬銀行加密托管限制

【行業影響:傳統金融與DeFi融合加速】 联准会政策轉向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傳統金融機構:

  • 銀行可安全提供加密托管服務
  • 資產管理公司推出更多加密產品
  • 支付公司集成區塊鏈技術

對加密行業:

  • 機構級DeFi協議獲得合規路徑
  • 穩定幣發行商迎來牌照申請窗口期
  • 跨鏈橋和預言機等基礎設施受益

對投資者:

  • 監管風險溢價下降
  • 機構級產品增加投資渠道
  • 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相關性增強

【全球格局:美國重新爭奪加密領導權】 這一政策轉向發生在全球加密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

  • 歐盟MiCA法規已全面實施
  • 亞洲成爲加密交易最大市場
  • 巴西提出190億美元比特幣儲備計劃

美國通過監管明朗化重新爭奪領導權,沃勒特別強調:"如果美國不引領創新,其他國家就會領先。"這種戰略思維標志着美國正式將加密技術提升到國家競爭層面。

【結語】 联准会高層在懷俄明區塊鏈峯會上的表態,標志着美國加密監管政策迎來歷史性轉折點。從"謹慎觀望"到"主動擁抱"的轉變,將開啓傳統金融與DeFi融合的新紀元。對於投資者而言,監管不確定性的消除意味着加密資產風險溢價永久性下降,機構資金配置門檻大幅降低。建議重點關注受政策利好最直接的賽道:合規穩定幣發行商、機構級DeFi協議、以及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結合的應用項目。隨着联准会監管框架的逐步清晰,加密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機構驅動的發展浪潮。

DEFI3.9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